端午节吃粽子,如何才能更健康地享用粽子的美味呢

美食 2022-06-02 40人浏览 0人回复

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,总少不了吃粽子。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或煮制而成的食品,用箬叶(柊叶、簕古子叶等)包裹而成,其主要原料是糯米、馅料,按形状可分为正(斜)三角形、正(斜)四角形、尖三角形、方形等。按口味可分为甜味棕、咸味棕和碱味棕等。按馅料可分为绿豆棕、五花肉棕、豆沙粽、八宝粽、火腿粽、冬菇棕、蛋黄粽、腊肉香肠棕、莲子棕等。

如何才能更健康地享用粽子

不过,吃粽子也有很多禁忌和注意事项,往年因吃粽子而闹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数。如果食用不当,很容易消化不良、呕吐、拉肚子,那么,在选购、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,如何才能更健康地享用粽子的美味呢?

一、粽子馅保证“四少一多,杂粮为主”

包粽子时,掌握“四少一多,杂粮为主”的大原则,即少油、少碱、少糖、少盐、多膳食纤维。在原料选择上,增加粽子的纤维质、膳食纤维含量或将糯米混加普通大米。主料糯米以部分杂粮取代,如红豆、薏仁、山药、芋头或红薯等。一方面,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,胃肠排空需时较久,容易造成胃酸过多、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;另一方面,增加纤维质含量,促进胃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,更有益于健康。

粽子馅保证“四少一多,杂粮为主”

肉粽因咸香扑鼻也非常受人们喜爱,但其缺点是饱和脂肪含量高,若能多用瘦肉,甚至以鸡肉、海鲜或鱼肉取代肥肉则更佳。

豆沙粽一般热量较高,因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,豆沙粽多经动物油脂炒过,热量可谓数一数二。最好以植物油取代动物油脂,可降低粽子的热量。

二、粽子最好要趁热吃

食用时,粽子要充分加热,煮热变软后才能吃。粽子应趁热吃,加有油脂、肉类、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凉吃,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: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,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,应确保烧熟煮透。

正常成年女子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,男子最好不要超过5个。老年人和儿童应适量减少。粽子属于主食,三餐均可食用,早餐甚至更合适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,饮食数量较少,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方便。素粽子的热量虽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,但毕竟属于粮谷类,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、馒头、面条等主食的食用量,否则会带来过多的能量摄入,引起体重上升,还可能因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。一般来说,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。

吃粽时,应搭配蔬菜、水果,如凉拌青菜、水果沙拉等,缓解胃肠道不适,促进胃肠道蠕动,最好不要餐餐以粽果腹,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。建议搭配时令蔬菜,餐后来份水果,因为粽子一般只提供6大类食物中的主食、肉类和油脂。

粽子馅保证“四少一多,杂粮为主”

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,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,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,如西瓜等。

三、粽子并非“老少皆宜”

说了这么多,还是需要给大家提个醒:我们常说一些食物老少皆宜,粽子还真不是。粽子好吃,但并非人人都适宜。以下这几类人群就不适宜吃粽子,所以在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法。

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人群: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、豆沙等,如果不加节制,就会损害胰岛功能,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,加重病情。

患有心血管病人群:肉粽和猪油豆沙粽含脂肪多,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的人吃多了,可增加血液黏稠度,影响血液循环,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,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
老年人和儿童:粽子多用糯米制成,黏性大,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,极易造成消化不良。如果一定要吃,尽量选择小粽子,尤其是含有粗粮、薯类的粽子和不加油、不加肉的粽子,吃时要细嚼慢咽,便于消化吸收。

粽子并非“老少皆宜”

患消化系统疾病人群: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,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。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,若贪吃粽子,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、出血,使病情加重。过于油腻的粽子,也会引起消化不良、胀气,使疾病加重。另外有胆结石、胆囊炎和胰腺炎的患者不要吃肉粽、蛋黄粽等太油腻的粽子,这是因为这几类粽子脂肪、蛋白质含量高,会加重病情。

最新资讯

平价穿搭如何穿出高级感?中年女性的气质进阶指南

在消费理性觉醒的当下,中年女性无需被高价单品绑架,通过科学选款与搭配技巧,平价服饰同样能塑造高级气质。配合挺拔体态与风格沉淀,让平价穿搭超越价格标签,真正实现「人穿衣」的气场升华,为中年女性打造兼具经济性与格调感的日常美学。

用流行色打造情感化空间,让你的家多姿多彩

家居配色聚焦情感表达与功能创新,四大流行色各具特色:活力亮黄通过双色阶渗透法提升空间能量,尤其适合改善采光不足的户型;灰调玫瑰晶以低饱和度重塑知性格调,结合智能调光实现多场景切换;神秘孔雀蓝作为精神载体,搭配包裹式设计营造沉浸式氛围;醇厚酒红通过材质混搭突破传统,打造摩登复古美学。从空间心理学到实用技巧,本年度配色方案兼顾美学与生态,为个性化家居提供科学化、情感化的创新思路。

科学优化家居细节:提升生活便利性的六大设计策略

家居搭配科学通过精细化设计解决生活痛点,提升居住便利性。智能插座布局结合USB接口与隐藏式轨道,优化充电体验;卫生间干湿分离技巧利用隔断与防滑材质,阻隔潮湿隐患。多层次照明系统以壁灯、感应夜灯和智能调光适配多元场景,隐形储物设计通过内置抽屉与镜柜平衡隐私与便捷。厨房动线规划遵循“取-洗-切-炒”黄金三角,搭配高低台缓解疲劳;智能玄关系统集成指纹锁与物联网,打造科技化生活仪式。未来趋势聚焦隐形收纳、环保材料与AIoT融合,实现功能、美学与可持续性的理想家居空间。

运动鞋万能穿搭法则:解锁四季造型的时尚密码

运动鞋凭借其舒适内核与潮流基因,已成为塑造多元风格的穿搭利器。从基础款直筒牛仔裤的利落搭配到拖地西装裤的显高秘籍,通过版型对比与色彩呼应轻松优化身材比例。进阶混搭美学打破风格界限,碎花连衣裙碰撞复古跑鞋、西装外套叠穿运动套装,展现刚柔并济的时尚张力。针对通勤场景的精致平衡方案与户外造型的机能转型,兼顾实用性与时髦度。掌握这些运动鞋搭配法则,让日常造型兼具舒适体验与高级美感,轻松驾驭多场景时尚表达。

解锁阳台空间的百变可能性与高阶改造指南

现代家居设计中,阳台改造正突破传统洗衣晾晒功能,通过智能家居系统与空间算法实现多元化升级。从集成洗烘消毒的智能洗衣房到配备人体工学设备的阳光书房,阳台空间利用效率显著提升。技术赋能方面,微型气候控制、模块化储能系统与变形结构技术打造出智慧生态空间。美学重构则融合垂直绿化技术与光影艺术装置,创造视觉与功能兼具的居家场景。未来趋势涵盖自清洁发电玻璃、AR交互系统等创新技术,推动阳台改造向生态化、智能化纵深发展。专业改造需注重承重检测与合规审批,通过装配式施工实现高效安全的个性化升级。